一、本書作者與寫作時期
根據一1所記,西番雅是猶大王約西亞在位的時候(主前639~609年)作先知的侍奉。從書中對喜好外邦時尚的抨擊(一8),斥責偶像崇拜(一4~5),撻伐朝中官吏(一8),可見作者說預言的時期,當在約西亞實施宗教改革前的十年間(主前639~630年)。西番雅因此是與耶利米、那鴻及哈巴谷同時代的先知。
猶大國在北國以色列為亞述所滅後,國土有一部分已為亞述王西拿基立所占,而內政上先有惡王瑪拿西重建巴力邱壇並拜天象,領導百姓侍奉偶像;後有其子亞們繼續他父親的惡行,在位不到二年便為臣下所弑。亞述此時有事幹國內,無暇外顧,給了猶大喘息機會,遂有約西亞為王時代的宗教復興。
西番雅這個名字的希伯來文有“神隱藏或保守“的意思,說明來自一個家庭,相信神的大能可在危險中保護敬拜祂的人。從一1知道他是猶大王希西家(主前715~697年)的元孫(第四代),因此有王族血統。希西家為猶大國最善的王,其後裔在社會上應有一定地位,並受到百姓的尊敬。從書中所記,可推知他相當熟悉朝廷中的人與事,對當時政治情況也知之甚稔。
二、 本書內容
貫穿全書的一個主題是“耶和華的日子“,在先知書的語彙裡,可以指神對歷史的干預,例如耶路撒冷的被毀、巴比倫帝國的滅亡,也可指那將要來的末後的日子。
在本書一2~6,“耶和華的日子“是指猶大和耶路撒冷要遇到的刑罰,懲罰百姓敬拜偶像的罪(一4~6)和社會的罪惡(三1~4)。一7~13描寫百姓好像去到獻祭的典禮中,到了那裡,神的刑罰突然臨到他們(一8~18),無人能逃避。
二章接著描寫神對猶大附近各個暴虐國家的刑罰,呼籲一切肯謙卑尋求神的人快快回轉,因為那日來時,這些國都要成為荒場。神要毀滅非利士。摩押和亞捫要遭到當日降在所多瑪和蛾摩拉城的禍。古實和亞述及尼尼微都要喝神忿怒的杯。
三章繼續此信息,但集中講耶路撒冷城悖逆、污穢和欺壓的罪,不聽神的話,不接受教訓,也不尋求神。首領、先知和祭司都犯了罪,一齊都要在神忿怒的火中燒滅。
先知也給那剩下的“困苦貧寒的民“帶來好消息。這些人會得到神的保守,平安渡過災禍(三12~13)。
三、 本書的背景和信息
猶大國約西亞王登基時才八歲,從他祖父瑪拿西和父親亞們手裡接過來的是一個徹頭徹尾腐爛了的國家。瑪拿西狂熱敬拜異教神祇,全國都是巴力和摩洛的邱壇,並建造了許多拜日頭、月亮和星宿的神廟。國中富戶尤喜異教祭祀中祈求子嗣的淫亂儀式,把人獻給偶像,用強暴和詭詐得來的花在拜偶像和自己的揮霍上,對貧苦大眾不但漠不關心,而且橫加欺壓。
神決不會容忍這些自高自大之輩的罪行;對困苦貧寒的人的遭遇,祂心中難過已極。祂一定要伸張正義,差遣先知西番雅去宣佈“耶和華的日子”就要到來。猶大國既然酷愛向偶像獻祭,就把猶大當作祭物來燒毀,一切不聽命令和訓誨的虛浮詭詐之徒,都要被消滅,但剩下的困苦貧寒的民可以安全。
神對約西亞治下猶大的刑罰,一樣會臨到道德忝墮、物質生活糜爛的現代社會,只有肯謙卑尋求神的人才能得到拯救。先知用愛人找尋所愛那種歡樂,描寫神如何喜歡尋求祂的人(三17),因祂愛世人(約三16)。
──《啟導本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