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四十二篇

本篇是詩篇卷二(四十二至七十二篇)的首篇,卷二是利未人的讚美詩。(可拉後裔的訓誨詩,交與伶長。)

本篇詩篇是可拉的後代寫的,可拉是利未人。經文講的是帶領詩班的利未人的鬱悶,因為沒了神的同在,他用圖像來表達靈裡的乾渴。詩人流亡異鄉禱告,在四面楚歌的環境中,他不是自怨自艾,他仍然仰望神,他相信神是用笑臉幫助他。

有時候困境幫助我們生命成長,使我們成為別人的幫助。在困境中我們要緊緊抓住神,以致靠著神能夠勝過困境。無論經歷甚麼我們都要相信神會幫我們。這篇詩篇的內容著重描寫感受,原來感受是我們與神互動的方法。本篇的詩人教導我們等候神是沒有捷徑的。「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參v.5)這裡「仰望」就是等候的意思,我們就是要等候神,把內裡的感受向神表達。

「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v.1)這裡的鹿沒有水喝,就好像詩人去尋求神時,但神不在那裡。「人不住地對我說:你的神在哪裡呢?」(參v.3)「我的敵人辱罵我,好像打碎我的骨頭,不住地對我說:你的神在哪裡呢?」(v.10)面對極艱難的時刻,面對人的漫駡和攻擊,我們向人宣講神必會拯救,但當別人看見我們的愁容時會問:「你的神在哪裡呢?」在現今方便快捷的社會很多東西都唾手可得,令我們形成錯覺,認為神同樣是唾手可得的,但這篇詩篇教導我們並非如此。我們要等候神!我們要用情感等候神!

可拉後裔 (Korah, Sons of): 當年可拉攻擊摩西時,聖經中並未記載可拉的兒子們也幫助他叛變。但聖經上卻明說,可拉的黨類死亡、神火燒滅250個可拉同夥時,「可拉的眾子沒有死亡」(民26∶10—11)。可拉有三個兒子,即亞惜等人(出6∶24)。過了數百年,「約櫃安設之後,大衛派人在耶和華殿中管理歌唱的事」。供職的人中便有可拉的後裔希幔(代上6∶31—33)。所羅門建殿完工以後,也使希幔等人和他們的眾子眾弟兄供職歌唱作樂(代下5∶1,代上5∶12—13)。詩篇中有許多篇的詩題都說明是「可拉後裔的詩歌」(詩篇46;47;48;49;84;85;87;88),或「可拉後裔的訓誨詩」(詩篇42;44)。

撒母耳是可拉的後代,雖然可拉大大失敗;可是神仍然關心他的後代,也使用他的後代,撒母耳是個很美的例子,他是祭司,他的孫子希幔會唱歌;在大衛設立聖殿詩歌時,希幔負重任。